适用于配备汽油颗粒捕集器车辆的发动机油
汽油机颗粒捕集器(GPF)是汽车行业的新生事物。第一款安装了GPF的量产汽车是2014年上市的梅赛德斯奔驰S500,此后,GPF被广泛应用于全球汽车品牌和车型中。
GPF的普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:
第一,汽油缸内直喷(GDI)发动机的普及。GDI发动机通过直接向汽缸中注入燃油实现更高的燃油效率和动力,但其缺点是,与进气道喷油(PFI)发动机相比,GDI发动机会产生更多的碳质颗粒。
第二,除颗粒物质量(PM)外,还引入了颗粒物数量(PN)限值作为汽车颗粒物排放的衡量标准。该标准目前适用于轻型柴油和GDI发动机,但不适用PFI发动机。从影响健康的角度看,颗粒物数量比颗粒物质量更具相关性。
- 欧六实际驾驶排放标准(RDE)的实施。未安装GPF的大多数GDI发动机都不能满足该标准的PN限值要求,因此GPF已成为欧洲GDI发动机的标配。
未来中国和欧洲法规的变化将使GPF很快成为所有汽油车的标准配置,包括PFI和混合动力汽车。
GPF由陶瓷材料制成,并包含贯穿整个过滤器的纵向通道。这些通道的壁面上有许多小孔并在两端交替封口。该结构迫使过滤器进气口处的尾气通过有小孔的通道壁到达排气口。这样一来,尾气中携带的颗粒将通过下列三种方式被通道壁截留:
布朗扩散
截留
惯性
除了捕获燃烧产生的颗粒外,尾气中携带的发动机油产生的颗粒也会被GPF截留,并在通道壁上形成灰分层,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性能,我们将在下文中详细探讨该问题。
由于颗粒物尺寸最低限值还将进一步降低,即从23纳米降至10纳米,因此,下一代GPF需要进一步提升过滤效率。不幸的是,由于发动机油产生的颗粒物大多数在10纳米至23纳米范围内,这就会使GPF更容易被机油灰分堵塞。
所有机油的粘度都为0W-20,但其灰分含量从0.79到1.32重量百分比不等。通过改变清净剂的结构,特别是机油中钙和镁的含量,就可以改变灰分含量。在整个测试过程中,我们对GPF堵塞情况不断进行监测(通过背压),并每隔10000公里测量一次机油消耗量,每隔50000公里测量一次GPF集灰量。最后,我们通过一系列补充的分析技术找到过滤后灰分积留的位置,对GPF的灰分捕集情况有了详细且全面的了解。
测试结果与预期一致:机油的灰分含量越高,GPF捕集的灰分也越多,而灰分含量越低,捕集的灰分也越少。捕集灰分的增加导致排气背压升高。具体来说,背压的升高是由于GPF通道壁上的灰分层较厚,以及堵塞在GPF通道末端的灰分层较长所导致的。
测试结束时,我们测量了各发动机的相对动力下降和燃油效率,结果表明,与高灰分机油相比,使用低灰分机油的发动机在动力方面高了4.5%,在油耗方面低了5.5%。